軟件是智能電子產品的心臟和大腦,當心臟和大腦思想完善后,作為身體的硬件還需要適應人體,才會成為市場的普及商品。
對于XR能否取代手機尚且不得而知,但有個信息已經很明朗,就是未來玩元宇宙的,大概率還是這些手機玩家。
在潮電智能眼鏡與行業內多位朋友的交流中,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持有這個態度。尤其是在手機銷量下滑的情況下。
2022年 Q1中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30%,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9%;但2022年 Q1全球 VR 頭顯出貨356.3萬臺,中國 VR 頭顯出貨25.7萬臺,同比增長14.8%。手機廠商老本行不賺錢,極有可能會在此接著下大投資。
“驍龍的高通現在掌握著VR芯片,TWS耳機廠商掌握全球頭顯市場,曾經的Facebook也是手機上的社交軟件。”VR硬件廠商王明說到,沒有手機或者是筆電的技術支持,貧瘠的土壤不可能開出元宇宙的花朵。
我們曾經提到的中華酷聯榮米OV,已經卷進元宇宙戰場,盡管國外手機廠商還在沉默中,但宣戰消息已經不絕于耳。
不同廠商不同路徑
國內外廠商都看好這一板塊,但如何進入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。
華為公司藍軍顧問、獨?企業顧問專家蔣國?曾提及目前廠商們在“元宇宙”方面的投資主要有兩條路線。
“?個維度就是當前可以看到收?的領域,?如VR/AR硬件、VR職業教育培訓和輔助實驗和VR/AR游戲。通過VR/AR遠程操作、遠程駕駛、在這些?業?可以選頭部企業投。另外?個維度是長期的維度,很多技術還沒出現,甚?不知道業務是什么,但是有很多基礎技術是必須的。”蔣國?說道。
為在元宇宙領域的授權發明專利達到3800余件,覆蓋人工智能、通信方法、神經網絡、圖像處理等領域。
小米則是打好loT生態基底,做好技術儲備。目前的授權發明專利集中在虛擬現實眼鏡、位置信息、虛擬物體,也擁有顯示屏幕技術的儲備。數量達到500余件。
OPPO則更加專注于內容的生態,人才培養雙管齊下。OPPO參與了兩家公司投資,一家叫宸境科技,是一家專注空間智能技術,致力于打造3D元宇宙基礎架構。另一家公司銳思智芯,其主營業務為則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傳感器芯片,可用于AR/VR等多個領域。
HTC則是為了普及元宇宙生態而重新的拾起了手機業務,盡管HTC新款看起來和元宇宙毫無關聯,不過這也說明了一點,放棄手機業務的手機廠商,等于在AIoT時代放棄了各種智能產品的十字路口,其副作用約等于自毀長城。
蘋果也是接連不斷的進行專利投資,不過其硬件發布時間卻無一人能準確預測。
三星對其前景也持保守態度,僅僅是確認他們計劃推出三星版的元宇宙,并鼓勵員工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想法,協助實現。硬件領域則有三星Gear VR。
布局最大的當屬索尼,在PS VR一代推出近6年后,次世代PS VR終于在今年年初被索尼官宣即將推出,并公開了外形和具體硬件配置等信息,引起了不少玩家和VR愛好者的關注。
硬件決定市場普及率
軟件是智能電子產品的心臟和大腦,當心臟和大腦思想完善后,作為身體的硬件還需要適應人體,才會成為市場的普及商品。
目前的VR頭戴主要是不能長時間佩戴,體積大,這和當年大哥大不方便攜帶一樣。
后來出現了功能機,再后來出現了智能機,我們就會發現,其性能越來越多,外形卻越來越小(折疊屏除外)。這也是自電腦誕生以來,任何電子產品的迭代規律。
讓電子產品越來越小,最終成為人類附屬器官的壯舉,無一例外都是手機廠商及其供應鏈完成的。
所以,VR/AR越來越小,最終替代手機成為新產品,有可能也會是手機品牌及其供應鏈完成。
做硬件,沒錢是萬萬不行的。
這也是為什么HTC迅速被meta和索尼占領市場的原因,因為HTC在開始VR業務之時,手機產業還沒有崩潰,放棄其主要業務開始背水一戰時,虧損就會一直持續。
所以不要笑話meta持續虧損,賽道開始普及的前期,都需要一個強大的賺錢部門為一個新生部門喂奶輸血。
VR/AR是將手機的處理器、屏幕、電池系統、光學鏡片、聲學音響等集成到一起,形成的一個全新的產品,不需要連接任何設備,可以獨立運行。這才是XR硬件的未來發展方向,畢竟誰也不想成為別人的附庸。